第(2/3)页 这些人也不知道多久没尝到过猪油味了。 “这个……我要来三钱。” “给我五钱。” 每个人都买得不多,毕竟这玩意儿太贵,但是架不住买的人多,不消片刻,两个雕塑师带来的货,就全部卖了个精光,变成了两大包碎银子。 两位雕塑师惦量了一下钱袋里的银子,喜不自胜,然后对视了一眼道:“这下交得起‘匠班银’啦。” 原来,这两位雕塑师就和李大一样,属于匠籍。 不同的是,李大叫做“住坐匠”,而两位雕塑师叫做“轮班匠”。 住坐匠,就必须像现代的打工人一样,实行“坐班制”,按时去官府作坊里干活,人身自由严重受限,因此李大急于摆脱自己的匠籍。 而轮班匠就自由一些,每三年到五年,轮流去官府的作坊里面上班,通常连续上班三个月,又可以换来三到五年的休息,相对来说比较自由。 嘉靖四十一年,朝廷改革了匠役制度,允许轮班匠完全不来上班,但需每年缴纳“匠班银”四钱五分,朝廷拿着这笔钱,去另外雇佣人来上班就是了。 以前两位雕塑师花不起这个钱,只好乖乖去轮班,但最近得到天尊的恩赐,家里好多值钱的玩儿,便动了来换成钱,然后拿钱去交“匠班银”的念头。 因此两人才会冒死跟着三十二走一趟县城。 现在钱换好了,两人衣兜鼓了,底气也足了,可以去交钱买自由了。 两人胸膛挺得笔直,走路都带风,昂首挺胸,向着官坊走去。 走进坊里,穿过厅堂,一路上见到的,全是各种工匠,什么木匠、锯匠、瓦匠、铁匠、裁缝匠、油漆匠、竹匠、锡匠、刊字匠、铸匠、帘子匠、挽花匠、双线匠、石匠、银匠、鼓匠、穿甲匠、墨窑匠、木桶匠、五墨匠、雕銮匠、熟皮匠、蔻匠、捏塑匠、纸匠、琉璃匠…… (PS:当然不可能这么多匠人都在坊里,这里只是为了列个表,让大家看看明朝有哪些品类的匠户。) 官坊里能人无数,都是些心灵手巧的狠角色。 这些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,大多都认识。见到两位雕塑师,便都挥手打招呼:“呀,是你们两?我记得你们两人去年才轮过班,今年不需要来的啊,怎么也来了?” 两位雕塑师便得意地笑:“我们两人赚到钱了,来交‘匠班银’,嘿嘿嘿。” 这话一出口,便引来一阵嫉妒羡慕恨的眼光。 第(2/3)页